CSMM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
- 专业服务保障
- 一对一全程指导
- 高效快捷体验
标准借鉴了GB/T 8566、Scrum、Devops、ISO15504、COBIT、ITIL、CMMI等标准模型框架,对软件过程能力进行归类、分域与分解,提出软件过程能力域、能力子域和能力要求重点结合我国软件行业特点定义了五个等级,提出了4大能力域、20个能力子域、161个能力要求。
组织通过治理、开发与交付、管理与支持和组织管理4个能力域实现业务价值。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框架见图1:
图1 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框架
组织根据顾客与利益相关方要求以及对组织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组织战略与业务目标,分解业务目标,规划产品路线图,配备人力资源,管理合作伙伴,管理组织与团队的绩效,围绕业务目标持续优化组织级的过程。
图2 成熟度等级模型
达到每个等级后的总体特征见表1.
等级 | 结果特征 | 行为特征 |
1级:初始级 | 软件过程和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 a) 能实现初步的软件交付和项目管理活动; |
b) 项目没有完整的管理规范,依赖于个人的主动性和能力 | ||
2级:项目规范级 | 项目基本可按计划实现预期的结果 | a) 项目依据选择和定义管理规范,执行软件开发和管理的基础过程; |
b) 组织按照一定的规范,为项目活动提供了支持保障工作 | ||
3级:组织改进级 | 在组织范围内能够稳定的实现预 期的项目目标 | a) 在2级充分实施的基础之上进行持续改进; |
b) 依据组织的业务目标、管理要求以及外部监管需求,建立并持续改进组织标准过程和过程资产; | ||
c) 项目根据自身特征,依据组织标准过程和过程资产,实现项目目标,并贡献过程资产 | ||
4级:量化提升级 | 在组织范围内能够量化的管理和实现预期的组织和项目目标 | a) 在3级充分实施的基础上使用统计分析技术进行管理; |
b) 组织层面认识到能力改进的重要性,了解软件能力在业务目标实现、绩效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制定业务战略时可获得项目数据的支持; | ||
C)组织和项目使用统计分析技术建立了量化的质量与过程绩效目标,支持组织业务目标的实现; | ||
d) 建立了过程绩效基线与过程绩效模型; | ||
e) 釆用有效的数据分析技术,分析关键软件过程的能力,预测结果,识别和解决目标实现的问题以达成目标; | ||
f) 应用先进实践,提升软件过程效率或质量 | ||
5级:创新引领级 | 通过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实现组织业务目标的持续提升,引领行业发展 | a) 在4级充分实施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革新; |
b) 通过软件过程的创新提升组织竞争力; | ||
c) 能够使用创新的手段实现软件过程能力的持续提升,支持组织业务目标的达成; | ||
d) 能将组织自身软件能力建设的经验作为行业最佳案例进行推广 |
三、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应用价值
1、本模型可以应用于多个场景:e)全面评估能力或局部评估能力。可以对照适用的全部能力子域进行评估,也可以仅对部分能力子域评估能力等级。
2、本模型适用的组织包含但不限于:
a)作为供方的开发组织;e)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开发、实时系统开发、科学计算软件开发、基础设施软件开发等。
四、成熟度模型评估的价值
1、促进高层管理者了解组织当前软件过程能力水平;
2、找出组织内最需要改进的方面,并提供改进的指导建议;
3、判断模型中的核心内容、关键要求与组织实际管理要求的匹配程度;识别软件开发过程的强项和弱项,识别出需要优先改进的软件问题;
4、推动软件开发过程的持续改进;
5、促进相关人员对软件开发管理能力要求的理解;